
經濟開發區是實現工業突破、加快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建市以來,在全市上下的全力推動下,我市經濟開發區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全市6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以及市湖濱新城開發區、蘇州宿遷工業園區建成區面積已達160平方公里,進區企業2160多家,其中投資億元以上企業近300家,已投產企業1390家。2007年度全市開發區共實現業務總收入254億元,財政總收入21億元。但在開發區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企業人才資源開發相對滯后的問題日益凸顯。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是推動經濟開發區企業深入長遠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由于我市經濟開發區建設起步較晚,人才工作基礎較為薄弱,無論是面上的人才宏觀管理,還是作為企業個體的人才資源開發,都還沒有進入規范化軌道,這給全市經濟開發區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制約。為探索一套符合宿遷實際的開發區企業人才工作保障機制,市委組織部、市政府研究室共同成立了課題組,深入開發區企業走訪座談,并從上述開發區中隨機抽取210家已投產企業開展問卷調查,通過統計分析,比較充分地掌握了面上的情況。
一、我市經濟開發區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隨著我市經濟開發區企業不斷成長和產業鏈的逐步形成,經濟開發區整體就業、生活環境的不斷優化,各類人才不斷向經濟開發區流動,經濟開發區已經成為吸引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從調研情況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人才的數量和結構與企業發展的層次基本適應,但與企業持續發展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從調查的210家骨干企業情況來看,各類人才總量已達1.02萬人,其中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約占5.2%,本科以上學歷的占11.1%。從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隊伍成長情況看,各類管理人才總量達5306人,占人才總量的52.0%;專業技術人才2319人,占人才總量的22.7%;技能人才總量達2581人,占人才總量的25.3%,這種結構狀況與我市開發區企業的發展層次基本適應。從座談走訪和問卷調查情況看,目前落戶經濟開發區的企業大都處于成長初期,對人才的需求主要以普通工人、技能骨干和生產管理人員為主體。比如像芬那絲、晨風、千仞崗、三元輪胎、天能電池等企業,主要員工由車間、班組管理人員和一線操作工人組成。專業技術人才的儲備明顯不足,特別是工程技術人才總量不足600人。這樣的人才結構,與企業長遠發展相比差距較大。同時,許多企業沒有正常參與職稱評定等工作,取得職稱的技術人員和獲得技術等級的技工總量明顯偏少。這210家企業初級以上職稱僅有3179人,技師和高級技師不足300人。泗陽金頻果紡織有限公司就因為企業技術小組成員沒有相應的職稱(資質),曾發生產品在海關無法通過驗收的現象。調查顯示,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中,有管理專業教育背景的不足10%,經過系統的管理知識培訓和教育的不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