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廠里11月份將正式投產,這兩天我們一直在進行機器安裝和調試。”經過兩個月的專業技能培訓,宿遷經濟開發區三棵樹鄉的韓猛如愿以嘗地成為宿遷蒙牛乳業有限公司的一員。
因土地流轉,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怎么辦?對此,宿遷市各級黨委政府強力推進失地農民免費技術培訓和就業援助工程,讓失去土地的農民通過學得一技之長,成為市民中的一員,有效地維護了宿遷市失地農民的根本利益。
在宿遷娃哈哈飲料集團公司,劉海濤正在細心檢查飲料包裝質量,三年前,他還是宿城區雙莊鎮的一位失地農民,如今他已經成功地走上了果奶生產線工段長的管理崗位。劉海濤高興地告訴記者,剛開始到這邊上班時的收入是1000多塊錢,后來拿到了2000多塊錢,現在已經達到了3000多塊錢。失去土地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他就免費接受了政府半年的叉車駕駛技術培訓,后來成為宿遷娃哈哈集團公司的一名叉車工。
據介紹,針對失地農民的培訓愿望和市場需求,宿遷市先后在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開設了叉車、電工、電焊、挖掘機、服裝縫紉等20余個培訓工種。失地農民在培訓期間不僅食宿學習全部免費,而且免費用校車接送。在淮海技師學院培訓中心,記者看到一批失地農民正在練習叉車。宿城區項里街道十番居委會的失地農民郭春雷激動地說,聽說政府免費為失地農民進行培訓,自己第一時間就來報到了,現在學的是駕駛叉車,等畢業后就有企業找上門來和我簽合同。我估計這收入肯定比我以前種那幾畝地要好得多。
淮海技師學院培訓處處長朱宇亮介紹,在培訓過程中,為了提高效率,學校一直采取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來進行,爭取比較好的培訓效果。在培訓結束后,對他們進行考核評價,頒發職業資格證書和結業證書,并按專業和學員意愿全部推薦工作。
據統計,近三年,宿遷市僅市區就累計培訓失地農民6600余名,全部實現培訓就業,滿意率均在90%以上。今年1月到7月,我市已成功地讓3283名失地農民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就業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