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縣、區人民政府,宿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蘇州宿遷工業園區、市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園,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積極應對經濟發展、大項目推進帶來的用工需求急劇增長,及時解決企業“招工難”、“留工難”等突出問題,切實保障企業用工需求,努力營造良好的用工外部環境,現就穩定和促進開發區招工就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努力營造“就業在宿遷”的良好氛圍
(一)開展廣泛深入持久宣傳。宣傳部門牽頭各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宿遷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新形勢、新成就,展現宿遷未來的美好前景;經常性發布本地企業的基本狀況、運行情況以及用工需求的種類和數量,分析在本地企業就業的各項優惠條件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展示 “本地就業”優勢,樹立“本地就業”形象,激發務工人員在本地就業的自豪感。(牽頭部門:市委宣傳部,責任部門:市報業集團、市廣電集團)
(二)引導勞動力轉變就業擇業觀念。有針對性地加強宣傳,特別是各鄉鎮(街道)、村居和職(技)校要切實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職(技)校學生等重點就業群體的宣傳力度,幫助勞動力算好“經濟賬”和“家庭賬”,下大力氣扭轉“只有外出務工才能掙錢、才能長見識”的片面認識,讓他們認識到“外出務工,兩地奔波,生活成本高,家人無法照顧”等多種劣勢;看到“留在本地就業,離鄉不離土,生活成本低,往來方便,更便于照顧家庭”等諸多優勢。(牽頭部門:市委宣傳部,責任部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區、宿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
(三)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注意發掘和宣傳一批本地就業的優秀典型,市、縣(區)兩級政府每年組織開展“十大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十佳本土就業典型”雙評比活動,對獲獎企業和個人給予重獎,引導全市勞動力端正就業觀念,培養吃苦耐勞精神,堅定服務在家鄉、扎根在宿遷的理想信念。(牽頭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部門:市委宣傳部、市報業集團、市廣電集團、各縣區、宿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
二、完善基層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搭建企業與勞動力的供求信息平臺
(四)健全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各地要切實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平臺建設,配齊鄉鎮、村居勞動保障專職工作人員,保障人員和工作經費,特別是將村級平臺專職工作人員,納入政府特定公益性崗位,實行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所需經費從促進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確保實現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工作、制度“六到位”。(牽頭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部門:市財政局、各縣區、宿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
(五)建立覆蓋城鄉的勞動力數據庫。充分發揮基層勞動保障平臺作用,深入細致開展勞動力資源普查,將勞動力就地轉移、外出務工人員、勞動力培訓以及需要轉移的勞動力等信息及時錄入數據庫,并實行動態管理,確保全市所有勞動力情況都能通過互聯網進行查詢,實現就業供求信息在全市范圍內共享,及時對接,實現對勞動力供求信息“一網打盡”。(牽頭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部門:各縣區、宿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
(六)設立新市民綜合服務中心。在各開發區按照統一標準建設新市民綜合服務中心,為進城人員、返鄉人員和外來人員提供政策咨詢、就業服務、技能培訓和鑒定、社會保險參保接續、維權等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牽頭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部門:各縣區、宿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
三、促進職(技)校畢業生在本地就業,為宿遷經濟發展提供高技能實用人才
(七)調整職(技)校的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按照“宿遷需要什么人才培養什么學生,社會需要什么崗位設置什么專業,企業需要什么技能開設什么課程”的辦學思路,圍繞全市“3+3”產業體系和企業用工需求確定重點培訓方向和內容,適當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實現職業培訓與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同時,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根據企業需求,實行定點培訓,為企業開設短期專業培訓班。(牽頭部門:市教育局,責任部門: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八)加強對職(技)校畢業生本地就業率的考核。各地要將促進職(技)校畢業生在本地就業列入政府年度目標任務,逐年分解、層層落實、加強督查,確保2015年全市職(技)校畢業生本地就業率達到50%以上。充分發揮總額達2000萬的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強對中職及以下職業培訓機構的監管,對培訓資質實行年審,對本地就業率達不到年度標準的,取消其定點培訓機構資格,并取消享受的專項資金扶持。特別是切實增強公辦職業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主動性和自覺性,凡畢業生本地就業率達不到要求的,對學校主要領導進行問責,直至實行“一票否決”。(牽頭部門:市教育局,責任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
(九)激勵職(技)校畢業生在本地就業。積極組織職(技)校學生在本地企業實習,凡與企業簽訂就業定向協議,畢業后留在本地企業就業,并與企業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由就業所在地開發區財政對其前2年個人所繳納的雜費、書本費給予全額補助。對推薦畢業生到本地企業就業的學校,每推薦1人(工作滿一年),獎勵200元。對推薦學生500人以上,且推薦比例占當年畢業生總數50%、60%的學校,另外分別給予20萬元、40萬元的獎勵,其中的50%用于獎勵校領導班子。獎勵資金由企業所在地財政列支。(牽頭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部門: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各縣區、宿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
(十)創新農村勞動力培訓補貼政策。將農村勞動力培訓補貼政策與開發區企業用工緊密結合,凡企業招用農村勞動力實行崗前培訓,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業能力證書的,且勞動力與企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按照培訓補貼標準的50%補助給企業。(牽頭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部門:市財政局、各縣區、宿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
(十一)鼓勵勞動力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對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高級工以上資格的,經有關部門審核,可享受政府崗位技能津貼,按照高級工每月崗位技能津貼50元、技師每月100元、高級技師每月150元。其中,崗位技能津貼的50%部分由企業所在地財政從相關人才發展、培訓等專項資金中列支,另外50%部分由用人企業承擔。(牽頭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部門:市財政局、各縣區、宿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
四、加強對社會保險擴面的政策引導,促進開發區企業提高參保率
(十二)改變招商引資稅收獎勵方式,鼓勵企業提高參保率。鼓勵各開發區企業及職工參加社會保險,營造良好的用工環境,幫助企業穩定用工。設立專門的銀行賬戶,對企業稅收獎勵進行管理。以目前各開發區企業參保率為基準,對高于平均參保率的企業,或低于平均參保率但參保率年遞增20%的,全額返還其稅收獎勵部分;對低于平均參保率的企業,將其稅收獎勵的50%用于補貼企業職工個人繳納部分。(牽頭部門:各開發區,責任部門: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各縣區)
五、建設以公租房為主的藍領服務中心,切實改善務工群體的居住生活環境
(十三)針對務工人員這一特殊群體,各省級開發區根據自身實際,規劃建設若干個居住規模不低于1萬人、以公租房為主的,省優質幼兒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便民超市、公交站臺、文體場所、公共浴室、銀行、郵政網點等設施配套齊全的“九合一”藍領服務中心,滿足務工居住人員吃飯、居住、就學、就醫、娛樂、購物、金融服務等各項需求,形成務工群體集中居住的生活區。(牽頭部門:各省級開發區,責任部門:市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局、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區)
(十四)科學確定藍領服務中心房屋構成。藍領服務中心房屋包括兩種類型:一是公租房,主要建設50平方米左右、能夠居住4—8人的集體宿舍和40平方米左右、一室一廳的夫妻房,集體宿舍、夫妻房只租不售;二是藍領公寓,主要建設面積在40—70平方米,最大面積不超過90平方米的套型房,藍領公寓允許銷售,銷售管理參照《宿遷市藍領公寓建設管理實施細則》(宿政辦發〔2008〕92號)執行。(牽頭部門:各省級開發區,責任部門:市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縣區)
(十五)積極籌措建設資金。各省級開發區要多方籌措藍領服務中心建設資金,積極探索運用政府投融資平臺加快推進公租房建設,充分發揮其在公租房、藍領公寓建設和供應中的主渠道作用,并積極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藍領服務中心房屋建設。(牽頭部門:各開發區)
(十六)市政府將開發區藍領服務中心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責任主體為各省級開發區管委會。各省級開發區要按照功能分區合理規劃、科學布點,確保2011年興建一家藍領服務中心,完成建設面積不低于5萬平方米。2012年及以后的年度建設任務視需求而定。(牽頭部門:各省級開發區,責任部門:市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縣區)
六、全面提升開發區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對務工群體的吸引力
(十七)各級教育部門要結合人口普查及“十二五”規劃,根據本地區社會發展、學齡人口變化及未來發展規劃對區域范圍的教育資源進行重新調整、優化配置和科學布局,重點改善開發區辦學教學條件,提升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對務工人員的吸引力。(牽頭部門:市教育局,責任部門:各縣區、宿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
(十八)高標準發展學前教育。各開發區要認真做好學前教育的發展規劃、布局調整、經費投入和師資建設等工作。高標準改造現有幼兒園,新建幼兒園一律按省優質園標準進行建設。同時,加強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增加公辦幼兒教師比例,提高辦園質量,并率先開展一年免費學前教育,解決務工人員子女就近入托入園問題。(牽頭部門:各開發區,責任部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各縣區)
(十九)探索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推廣宿遷經濟開發區托管黃河小學、三棵樹中學的成功經驗,以縣(區)為單位,積極探索優質教育資源集團化辦學新模式,推動各開發區中小學靠大靠強,快速發展。加大教師交流力度,按照骨干教師每年不低于總數的10%、教師不低于15%的比例進行交流,鼓勵集團內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校長、教師到相應開發區學校任教,開發區學校教師到對口學校學教,互幫互學,帶動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優質辦學。此外,降低入學就學門檻,凡在開發區務工人員子女均可就近享受九年義務制教育。(牽頭部門:市教育局,責任部門:各縣區、宿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
(二十)在熱點高中招生指標上給予開發區適當傾斜。教育部門在均衡分配熱點普通高中指標時,對各開發區給予適當傾斜,在平均水平的基礎上上浮20%,增強務工人員子女在開發區學校就讀的愿望和吸引力。(牽頭部門:市教育局,責任部門:各縣區、宿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
(二十一)各開發區學校要充分考慮務工人員工作性質和特點,興辦放心食堂并配備校車,解決務工人員子女就餐、接送難題,讓務工人員放心、安心工作,解決后顧之憂。(牽頭部門:各開發區)
(二十二)各開發區要在整體布局規劃、片區規劃、居住區建設規劃中,合理安排并充分預留醫療機構用地、用房空間,便于各類醫療機構進駐。同時,各級衛生部門要結合醫療資源布局調整,鼓勵和引導各類醫療機構到開發區建院設點。(牽頭部門:各開發區,責任部門:市規劃局、市衛生局)
各牽頭部門切實履行好牽頭責任,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各責任部門切實擔負起責任,密切配合牽頭部門;市政府督查室要做好跟蹤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以往文件與本意見不一致的,以本意見為準。